我們知道,繪畫是靜態(tài)的,是一個瞬間局部的定格呈現。然而對三四歲、四五歲的孩子而言,繪畫更多是一種動態(tài)的呈現,它是一個表述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以破壞了之前的形象為結果,表述完成后,畫面基本上就都是抽象的亂線或色彩顏料了。
孩子們只在意他是否通過繪畫這個方式和載體表達了他的故事或想法,至于畫面呈現的結果,他們是不關心的,所以,他們經常把畫的過程中老師認為很好的效果毫不猶豫地涂抹掉,否則會干擾到他們進一步的往下敘述。
有的孩子胡亂涂兩下就告訴老師,他畫完了,老師讓他繼續(xù)畫,他堅決不干,因為他的話已經講完了,他沒有必要再往下畫了。而有的孩子,你覺得他畫的很好了,不要再畫了,可他卻偏偏要繼續(xù)往下畫,添加更多的東西,因為他要說的話還沒講完,一定要講完為止,當然,當他講完后這幅畫已經是黑乎乎爛糟糟一大片了,可見孩子的繪畫結果是不可控的。
有一次,有個男孩在聽了地道戰(zhàn)的故事后繪制了這樣一幅畫:他在畫面中間畫了一條水平線,水平線下畫了幾個連在一起的圓洞,里面畫了幾個螞蟻一樣的小人,他說是藏在地道里面的八路軍。他又在地平線上面他畫了一棵樹和小房子,樹的旁邊畫了兩個站著的小人,手里似乎端著槍,在另一邊他畫了兩個躺在地上的小人。他給我說,站著拿著槍的是八路軍,躺著的是日本鬼子。
老師覺得畫的非常棒,尤其躺在地上的小人畫的非常生動有趣。突然,他把那兩個躺著的小人用橡皮擦掉了,而且又用鉛筆胡亂畫了一堆亂線,老師趕忙問他:你剛才畫的多好??!干嘛擦掉呢?又畫這些亂線條,把整個畫都毀了!
他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那些亂線條是表示手榴彈爆炸了,擦掉了躺著的小人是因為他們被炸死了!
這就是孩子的邏輯思維,繪畫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個行為過程,在過程中把他們的思維活動表述完成了,目的就達到了。至于畫的結果是否是完整漂亮的,他們根本不介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就根本不是在繪畫,而是用繪畫的形式在說話,話說完了,畫就完了。
這是四五歲孩子繪畫一個根本的特點:其實跟畫本身沒什么關系,他們只是借繪畫這一直接形象的語言媒介說事而已。所以,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繪畫,你可以不用管他最后畫的結果是什么,但一定要跟隨他了解他畫畫行為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表達!斯瑪特以父親的心做教育,正是尊重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情感表達,不抹煞任何一個孩子天馬行空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孩子,如果您也任何斯瑪特的教育理念,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