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糖”有一則廣告是這樣的,一位媽媽絮絮叨叨的說兒子不愛干凈不收拾東西,這些絮絮叨叨的話從兒子的一只耳朵進去,另一只耳朵出來的竟然是好看又好吃的彩虹糖。
這種由于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幼兒逆反心理的現(xiàn)象,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超限效應(yīng)”。而因“超限”導(dǎo)致反效果的例子,在家庭教育中不在少數(shù)。
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例子,一個八歲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媽媽對他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成績雙百,還替他報了很多的培訓班。有一次這個孩子期中考試考了98分,拿回家給媽媽看,媽媽當晚說了他一頓,大意是你怎么那么笨,這個都不會做,你考試的時候都在干嘛?
之后,一直在下次考試之前,媽媽一直在跟孩子說期中考試成績的事,并要孩子保證,下次考試一定要拿雙百。但是,很遺憾,孩子下次考試還是沒有考好,媽媽又采取了這種做法。兩三次考試之后,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績并沒有很起色,而且甚至產(chǎn)生了“厭學”的心理,不愛學習,越來越不愛說話,走路還低著頭,人看起來很不自信。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yīng)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yīng)簡單地重復(fù),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對于幼兒,經(jīng)常會遇到他們的“叛逆期”,家長們都會不知所措,甚至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批評是小,有些家長還會打罵孩子,這都是不對的。那家長應(yīng)該怎么做呢?
批評和鼓勵相結(jié)合
美國心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大部分的人,一生只發(fā)揮了一半不到的才能,其他潛能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了,但是鼓勵與贊美可以把人的能力發(fā)揮出來;批評則會使人的能力枯萎。
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情,你可以批評他,但是批評之后你可以鼓勵他:這次就算啦,下次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你那么棒。
立足事實,全面客觀的評價
如果有一天,幼兒園老師跟你說,你的孩子在幼兒園里面打人了,請你來趟學校。你會怎么辦?
我們在電影電視里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總是會遇到,有的家長可能進到學校見到老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老師道歉“老師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第二件事就是一巴掌呼到孩子頭上,“讓你打人,你還學會打人了是吧?”
這其實是不對的。問清楚老師具體情況,再和孩子好好溝通,問清楚他們打人的原因,我們都要相信,孩子的天性是純真善良的。
共情引導(dǎo)
什么叫做“共情引導(dǎo)”?
就是家長要和孩子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來講這一件事情,讓孩子知道,你和他是“一國”的,然后站在他的角度上,分析這件事為什么是錯的,下次應(yīng)該要怎么做,引導(dǎo)他做出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其實有時候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你站在他的對立面,他很容易就能感受出來,在你開口講話之前,你在他心里的權(quán)威感就會下降很多。下次家長們可以試試,和寶寶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會聽進去更多。
尤其喜歡龍應(yīng)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你尊重他的成長,就不應(yīng)該對他過于求全責備,如果你老是對他超時超強刺激,他可能就會對你關(guān)上了心靈的大門,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心靈的大門一旦關(guān)上,想再開啟可就難了。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yù)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