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繪畫的能力是孩子生活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是隨著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發(fā)展自然的得到發(fā)展,不是成人硬教的。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無視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感受,把孩子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是不對的,是違背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那么要如何做好兒童美術教育呢?
在兒童繪畫過程中,孩子的審美要求隨著學畫的過程而變化,審美情趣是不斷發(fā)展的。孩子一旦掌握了某種方法或具備了某些能力,又會生出掌握更新的知識的欲望,這時,教師的眼光顯得特別重要。如果指導跟不上,孩子們就會感到很失望,沒有興趣和動力了。教的內容需有一定難度,但不能太難,不切合實際的所謂“高知識”,孩子同樣也會失去興趣的。
沒規(guī)矩不成方圓是講給成人聽的,孩子們畫畫為什么非要成方圓呢!孩子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規(guī)矩。孩子到了接受知識的年齡,沒教給相應的知識,沒到接受知識的年齡卻教給了孩子知識,兩者都是不對的,前者是“自由主義”式的任其發(fā)展,后者是“填空”式的硬塞死學。
怎樣畫好畫的“理論”,對孩子來說沒多大用途,即使把“道理”背得倒背如流,也還是沒多大用途,只有經(jīng)過實踐的理論,才是有用的理論,孩子們畫畫更是如此。
畫畫不求結果,只求過程;畫法不作“統(tǒng)一”,只求“個性”,這就是兒童畫。
孩子的畫,畫得自由,就是教師的成功。孩子的畫是從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孩子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孩子的具像也不是客觀真實的具像,而是孩子們自己心里的東西。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再有慧眼,也難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這個意義上說,輔導老師的審美眼光及分辨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輔導孩子畫畫也應象管理孩子那樣“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緊”,才能抓住沙子,把沙子抓緊了,反而抓不住沙子。輔導老師應給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自由。
我們教孩子畫畫的整個過程,孩子們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點滴記錄了孩子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心理變化和發(fā)展歷程。孩子的奧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進入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奧秘”。我們當教師的在教學實踐中,要學會考慮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結果,也更有助于我們解決兒童心理在美術教學中反映的實際問題。
成人畫畫靠的是思想與審美力,孩子畫畫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永遠是孩子畫畫的動力。
因此,在進行兒童美術教育時,我們對兒童畫不能作“統(tǒng)一”畫法,不能作“統(tǒng)一”要求,更不能作“統(tǒng)一”標準。兒童畫不是畫得很像的就好,不是畫得漂亮干凈的就好,不是涂色均勻的就好。在畫的過程中,既不能“互相學習”,又不能“取長補短”,也不能“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