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
孩子正在繪畫,站在一旁的大人總是忍不住要對孩子進行各種“引導”:
“這里畫得不夠圓,那里畫得太大了……”
“這兒的配色不是這樣的,要用這個顏色......”
“畫錯了,我來給你示范一下。”
我們知道,家長的初心是好的,是想讓孩子能夠準確地畫出各種事物,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孩子藝術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發(fā)展是不利的。
有研究報告曾顯示,家長陪伴孩子時的不當引導行為會限制兒童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所以,在孩子繪畫時,家長需要了解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繪畫路上的明燈。
那么,在孩子繪畫時,哪些事情家長不能做呢?主要有以下這三點。
01、不以大人的視角來評判孩子的作品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在畫作上所呈現(xiàn)的也是他自身成長的特性,如果我們總是以大人的視角來評判孩子的作品,希望孩子按照我們認為對的方式來繪畫,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還會讓孩子喪失對繪畫的熱情。
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處于哪個繪畫階段,然后認真觀察孩子的作品,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的指導符合孩子自身發(fā)展,才是真正有效的,孩子也不會產生抵觸心理。
就像在斯瑪特學繪畫的孩子,我們的老師從來不會干涉孩子作畫,而是會讓孩子進行“生成式美術”創(chuàng)作。如此,孩子便能享受繪畫的時刻,打從心里更愛繪畫。
02、不要求孩子必須畫得像
藝術的真正靈魂是什么?不是約束,是自由創(chuàng)造和大膽思考。如果我們過度重視孩子的創(chuàng)作結果,要求孩子畫得像,就會限制其發(fā)展。
畢竟,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藝術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同的。比如:
2~3歲的孩子,處于繪畫的啟蒙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繪畫是天真隨性的,應該以自由涂鴉為主。
4~6歲的孩子,對世界逐漸有了自己的認知,在這個階段,他們很大膽、很自信,喜歡嘗試和探索用各種不同的材料繪畫,以此來反映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7~11歲的孩子,心智則更加成熟一些,通過學習,他們的認知也拓展到了更多的領域,對于畫面構圖、元素的運用也更加得心應手,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所以,身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太心急,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遵循自己的成長軌跡去創(chuàng)作,這樣孩子的成長才會如我們所愿。
03、不要給孩子做示范
一般來說,孩子是不會主動要求大人做示范的,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作。
但是,如果我們問孩子類似“你會畫xx嗎?”這樣的問題時,孩子就可能會要求我們給他示范。
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所表達的事物他不會畫,或者沒有把握畫對。當一個人對自己不夠自信的時候,就會傾向于找人做示范。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即便孩子不主動提出讓我們做示范,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不會畫時,也會忍不住給他做示范。
結果就是,通過我們的示范,孩子的確畫出了我們想要的東西,但卻不一定是他想畫的東西。顯而易見,這樣的示范對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因為我們把成人的想象力強加給了孩子。
所以,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分寸感,做好旁觀者的角色,給孩子一片自由創(chuàng)作的天地,這樣孩子才會更愛繪畫,更愛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