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幾天的培訓,我深刻了解了斯瑪特兒童藝術(中國)發(fā)展歷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斯瑪特是為中國城市家庭量身打造的美術教育,秉承“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的理念,以“陪伴、啟發(fā)、引導、幫助”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中國兒童內在素養(yǎng);以兒童室內課程+戶外品鑒+父母課堂+親子藝術游學的教育體系,全面提升中國家庭的藝術修養(yǎng)。斯瑪特是應試教育的營養(yǎng)輔食。其“藝術+學科”的課程設置,在豐富兒童藝術表達的同時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培養(yǎng)中國兒童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結合我過往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些方法。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孩子每天被光怪陸離的“消費文化”、“商業(yè)美術”包圍和沖擊,將他們舒服在狹小的書本和電視、電腦文化以及各類卡通漫畫的故事里。兒童的智慧、品格、個性的獨特品質創(chuàng)造性被削弱,兒童獨特的審美感受力被強行替代和掠奪。也許一些家長認為美術課是唯一接觸美的地方,而不理解美術與社會、生活、自然、科學的關系,更不注意美就在自己身邊,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將丟失對真善美的追求,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感價值觀,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從小學開始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
雖然孩子年齡還小,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刻,體驗也膚淺,但這并不妨礙他們關注生活。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大自然神奇美妙,一切都在他們身邊,只要他們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積累多種創(chuàng)作素材。我們應該積極帶領他們在美術繪畫創(chuàng)作中,從生活中提煉“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和表現生活,通過繪畫創(chuàng)作教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正確的引導兒童去熱愛生活,關懷生命,這樣才能夠給他們未來發(fā)展提供廣闊的天地。
我感覺,如何讓孩子發(fā)現生活的美,可以從美術的表現符號為線索,逐漸展開教學。所謂美術表現符號,就是藝術中的許多要素和法則,如色彩、點、線、面、節(jié)奏、對稱、比例等。在日常生活、大自然中,都可以發(fā)現它們的原型?!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表現和美化自己的生活。”這充分體現了教育要回歸活,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美術教育應是“美”與“術”兩個方面的教育,應將技能練習與審美創(chuàng)造相結合,以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動機,提高他們的表現技能。那么,如何帶幼兒探索繪畫表現符號的樂趣,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快樂地創(chuàng)造呢?
一、尋找生活中的美術符號,積累創(chuàng)造的素材
美術符號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和源泉,只有積累豐富的美術符號,幼兒才能順利發(fā)揮想象能力,大膽地創(chuàng)造富有個性的作品。 小班幼兒的心理、生理正處于發(fā)育之中,繪畫水平還處在涂鴉階段,他們繪畫并不是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而是在繪畫過程中體會愉悅感,特別是初入園的幼兒還不習慣于有組織的活動,對繪畫也沒有概念。所以,在幼兒參加美術活動時,教師應著重引導和幫助幼兒由不習慣過渡到習慣,由不清楚過渡到清楚,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對點、線、面、色彩、節(jié)奏、對稱等美術表現符號進行精淺了解,啟發(fā)幼兒在日常生活、大自然中發(fā)現它們的原型,讓他們意識到“點、線、面、色彩”其實無處不在,只要注意尋找就能發(fā)現。應首先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習慣,這樣孩子就會用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達周圍的事物,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創(chuàng)造的基礎也會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
二、欣賞名畫中的美術符號,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美術欣賞,尤其是引導幼兒欣賞名畫家的作品,是培育幼兒藝術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式。讓幼兒從小就接觸經典,與大師直接對話,孩子發(fā)展的出發(fā)點高了,眼界開闊了,對點、線、面的認識更深入了,對美的知覺和選擇也更敏感了??紤]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時要有靜有動,有視覺體驗也有生活經驗。這樣,欣賞帶動了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又反過來可以加深欣賞的體驗,兩者互相增進,相得益彰。
1.整體感知,自由地談論。
美術欣賞是一種給幼兒以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感受的精力運動。在這種特殊的精力運動中,幼兒要獲得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把認知對象變?yōu)榍榫w體驗的對象。對藝術品的初步印象,是幼兒進行美術欣賞的第一步,這一步應把孩子鮮活的個人體驗放在優(yōu)先位置,由此出發(fā)再來討論其他話題。如在欣賞吳冠中《花草地》的活動中,教師剛出示這幅作品時,幼兒就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一片“哇”的驚呼,他們有的瞪大雙眼,有的興奮地晃動著身體,有的大聲叫著“真漂亮!”顯然,他們已經被畫面鮮艷豐富的色彩,各種點、線、面吸引住了,這便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未被教師修正過的最原始、最真實的直覺體驗。它伴隨一種發(fā)現性知覺運動和思維運動,是幼兒發(fā)生審美愉悅的重要源泉。此時,他們往往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和體驗到的東西都匯集在了一起,表示出特定的表情、姿勢、動作和聲音,他們的思維奇跡般地運動起來,這是一件好事。所以,教師應支撐、鼓勵和激發(fā)幼兒的表現欲,給他們必要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幼兒一起作出真實的反應,拉近與幼兒的距離。
2.要素識別及其情勢關系剖析。
幼兒欣賞美術作品,不僅要熟習作品的內容、主題、題材等,更重要的是要逐漸學會透過畫面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內容,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潛伏在具象中的抽象情勢。在識別了線、形、色等要素之后,教師應繼續(xù)引導幼兒感受這些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系,它們所表示的情緒和蘊含的意味。
三、運用積累的美術符號,提升創(chuàng)造的能力
1.運用點的不同組合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
“點”是生命,是表達的原始形象,是人類最先掌握的繪畫語言。不同顏色、不同排列的點組合而成畫面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指導幼兒運用點的各種組合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比如在折剪裝飾畫“美麗的圍巾”的開始部分,教師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冬天來了,小動物們很冷,可是他們都買不到圍巾,多傷心啊!”,引起幼兒對小動物的同情,大家紛紛表示要為小動物“設計圍巾”。這時,教師就用課件展示幼兒生活中色彩斑斕、各式各樣的圍巾,給孩子以大量的視覺刺激,孩子的創(chuàng)造動機便會油然而生。然后,教師再鼓勵孩子們用折剪好的長條形為小動物裝飾圍巾。幼兒完全進入故事里,說著,畫著,有小朋友開始問:“老師,我想用煙花來裝飾圍巾,該怎么畫呀?”,“我想用柳條來裝飾圍巾,該怎么畫呀?”??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孩子們產生了技能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順應孩子們的需求,為他們做示范,引導他們怎么畫。最后,教師再把孩子們的畫貼出來,讓大家找找煙花、柳條、太陽在哪里,說說它們在做什么。通過比較,幼兒就能從同伴的畫中觀察發(fā)現自己在繪畫表達中技能的欠缺,從而學習到不同的繪畫技能,還能從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
2.運用線的不同軌跡表現各異的情感體驗。
“線”是點的移動軌跡,不同的線表達了不同的情感:水平線平穩(wěn),斜線動蕩,曲折線痛楚,垂直線高昂,波狀線活潑。線是有節(jié)奏的,表現為剛強、激情、奔放、飄逸等。線條是美術最基本的造型,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因素,在平面、立體、寫實、裝飾,無論抽象的還是具象的作品中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抽象繪畫藝術的發(fā)起者康定斯基說:“所有的藝術中,抽象畫為最難。它要求畫家有良好的素描技巧,對構圖造型和色彩構成有超常敏感的把握,而且還應該是個真正的詩人。最后這一點最關鍵。”這位抽象畫大師強調的就是抽象畫重在詩意。
3.運用色彩的斑斕變化,創(chuàng)造美妙的視覺世界。
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他們用美術的手法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幼兒的思維帶有明顯的行動性,因此,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為孩子們提供大膽表現的空間。在讓幼兒感知色彩的同時,還應有意識地加強對他們動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一個成人看來十分淺顯的美術常識,教師也要盡量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
總之,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正如胡雨心說的:“每一次的美術教學,我都像是帶領孩子作一次探險、一次旅游,我的任務不是去教孩子怎樣畫畫,而是通過對話、講故事,帶幼兒探索繪畫表現符號,在旅途中觀賞一幅幅高品位的美麗圖畫。”通過這種特殊的藝術訓練過程,使孩子的感受力、觀察力、思維力以及個性,都在反復鍛煉中發(fā)展起來。同時,既培養(yǎng)了孩子眼、腦、手的配合與協調動作,也促進了孩子對復雜事物概括、綜合的能力,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動機,還使孩子獲得了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豐富了孩子的生活經驗,陶冶了孩子的思想情操,提高了孩子的整體素質。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